
我們在台灣的歷史
1我們在台灣的歷史
1928年春天,日本籍的瀨川中校(Brigadier Yasowo Segawa)帶領一批救世軍軍官至台灣開創事工,在台北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建立部隊,但由於二次大戰爆發,而於1944年關閉。
1964年5月,美國派遣軍隊到台灣提供保護。來台的軍人中,有一位空軍軍人羅斯德(Leslie Lovestead)是名年僅20歲的救世軍人。他離家時,拿到一面救世軍旗要帶到台灣。因此這名年輕盡責的空軍軍人抵達台中後,隨即展開救世軍活動,投入大量的個人時間及金錢建立使命。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音樂才能。同年12月,他已經租有一間教堂,並有會眾250名孩童以及日益增長的成年人。
羅斯德意識到自己服務期滿一年後,便將返回美國,因此便寫信呼籲國際總部協助救世軍在台中的雛型事工。顧德斯大將回應了他的呼求,藍克俠(Colonel George Lancashire)上校夫婦於1965年10月奉派至台灣,為台灣救世軍奠定了穩固的根基。
1966年3月19日,台灣的工作正式展開,台北中央堂亦於當天開幕。其他部隊亦陸續開幕:台中隊(1967年4月)、古亭隊(1967年11月,1987年併入木柵隊)、新店隊(1969年9月,1974年4月關閉)、台南隊(1973年3月)、基隆隊(1973年10月,1978年9月關閉)、內湖隊(1978年10月)、木柵隊(1987年,2002年1月併入台北中央堂)、埔里隊(2001年4月)、魚池分隊(2014年4月)和太平分隊(2018年12月)。
1974年,台灣區成為香港台灣軍區的一區,但在1997年1月,台灣因政治因素而再度成為獨立軍區。
多年來,救世軍開設了一家身心障礙兒童訓練發展中心、多家托兒所與一間幼稚園,後皆因政府規定而關閉,但社區服務仍透過本地的會眾持續進行。
軍區總部設於敦化南路,購入後於1986年11月17日正式開幕。
南投縣埔里鎮歷經921大地震(1999年9月)重創後,救世軍為災民提供即時的急難救助。
埔里外展中心(2000年8月)因此建立,以提供持續的援助給當地難以重建生活的居民,及發展成埔里社區發展中心(2004年10月)提供更全面之社區服務。這項工作快速擴張,埔里隊也因而成立。對社群的服務(包括訓練沒有工作的人)也持續發展。埔里青少年服務中心(2002年1月至2018年)開始提供照顧上百名從少年法庭送到救世軍的少年。
其他社會工作包括台北街友關懷中心(2003年7月迄今),每日提供80多名街友支援及照顧。
魚池分隊及社區服務(2014年4月)的開辦是為了服務鄰近13個社區所需。自2017年1月起,已開始獨立進行主日聚會。
太平分隊(2018年12月)在台中成立,馬上就受到社區的歡迎,孩子們踴躍參與部隊陪讀班、兒童詩班、樂隊等;家長也漸漸參與部隊活動。
救世軍時常探索新的相關提案來服務台灣人民,致力於滿足其身體、心靈、社會方面的需求。秉持著「心向神,手侍人」的精神,救世軍盡心竭力在台灣展現基督徒的見證與服務。
1我們在台灣的歷史
1928年春天,日本籍的瀨川中校(Brigadier Yasowo Segawa)帶領一批救世軍軍官至台灣開創事工,在台北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建立部隊,但由於二次大戰爆發,而於1944年關閉。
1964年5月,美國派遣軍隊到台灣提供保護。來台的軍人中,有一位空軍軍人羅斯德(Leslie Lovestead)是名年僅20歲的救世軍人。他離家時,拿到一面救世軍旗要帶到台灣。因此這名年輕盡責的空軍軍人抵達台中後,隨即展開救世軍活動,投入大量的個人時間及金錢建立使命。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音樂才能。同年12月,他已經租有一間教堂,並有會眾250名孩童以及日益增長的成年人。
羅斯德意識到自己服務期滿一年後,便將返回美國,因此便寫信呼籲國際總部協助救世軍在台中的雛型事工。顧德斯大將回應了他的呼求,藍克俠(Colonel George Lancashire)上校夫婦於1965年10月奉派至台灣,為台灣救世軍奠定了穩固的根基。
1966年3月19日,台灣的工作正式展開,台北中央堂亦於當天開幕。其他部隊亦陸續開幕:台中隊(1967年4月)、古亭隊(1967年11月,1987年併入木柵隊)、新店隊(1969年9月,1974年4月關閉)、台南隊(1973年3月)、基隆隊(1973年10月,1978年9月關閉)、內湖隊(1978年10月)、木柵隊(1987年,2002年1月併入台北中央堂)、埔里隊(2001年4月)、魚池分隊(2014年4月)和太平分隊(2018年12月)。
1974年,台灣區成為香港台灣軍區的一區,但在1997年1月,台灣因政治因素而再度成為獨立軍區。
多年來,救世軍開設了一家身心障礙兒童訓練發展中心、多家托兒所與一間幼稚園,後皆因政府規定而關閉,但社區服務仍透過本地的會眾持續進行。
軍區總部設於敦化南路,購入後於1986年11月17日正式開幕。
南投縣埔里鎮歷經921大地震(1999年9月)重創後,救世軍為災民提供即時的急難救助。
埔里外展中心(2000年8月)因此建立,以提供持續的援助給當地難以重建生活的居民,及發展成埔里社區發展中心(2004年10月)提供更全面之社區服務。這項工作快速擴張,埔里隊也因而成立。對社群的服務(包括訓練沒有工作的人)也持續發展。埔里青少年服務中心(2002年1月至2018年)開始提供照顧上百名從少年法庭送到救世軍的少年。
其他社會工作包括台北街友關懷中心(2003年7月迄今),每日提供80多名街友支援及照顧。
魚池分隊及社區服務(2014年4月)的開辦是為了服務鄰近13個社區所需。自2017年1月起,已開始獨立進行主日聚會。
太平分隊(2018年12月)在台中成立,馬上就受到社區的歡迎,孩子們踴躍參與部隊陪讀班、兒童詩班、樂隊等;家長也漸漸參與部隊活動。
救世軍時常探索新的相關提案來服務台灣人民,致力於滿足其身體、心靈、社會方面的需求。秉持著「心向神,手侍人」的精神,救世軍盡心竭力在台灣展現基督徒的見證與服務。